转眼,离去年12月10号的PMP认证考试已过去两个月的时间。回想从去年十月中开始看教材、听课、模拟练习,两个月的紧张备考时间,我收获良多。今天在此和正在或者准备参加PMP认证的项目管理工作者们分享下个人的点滴体会和经验。
首先,我参加了新睿智业组织的为期7天的培训课程。简单通俗的讲,参加培训可以大大提高考试的通过率,因为:我们的官方备考材料仅有PMBOK纸质书,尽管考点都在书里,但考题不会直接从书本上截取,都是一个个的场景题。所以即使把书本读熟了,也不见得能正确地答题。虽然可以从网络下载各种攻略和模拟试题,但网上的材料鱼龙混杂,很难保证正确性,如果被误导,岂不得不偿失?而新睿的培训老师有非常深厚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理论功底和应试技巧,他们可以把PMBOK中涉及的整个知识体系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例讲述,他们笑称为“把鬼话翻译成人话”。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经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新睿提供的模拟测试题也是备考的关键材料,我是在看书的过程中做了习题,在临近考试前三个礼拜完成了模拟试题。通过做题,进一步提高了考试通过概率。
其次我想说说通过这次的培训课程的几点收获。大家可以想象,这么厚的一本PMBOK,老师要在5天时间讲完,信息量相当大。我当时的感觉是,听完一天的课,脑子里已经放不下其他任何东西了。看过书本的同学都知道,PMBOK基本没法看。里面全部都是输入输出图,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项目管理5大过程组、10大知识域构成的47个过程组,如果在没有听课之前看,基本看过就忘,找不到很好的线索来记忆。而培训老师显然已把PMBOK的内容烂熟于心,其中的精髓完全是通过我们容易记忆和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更有甚者,在授课过程中延展了很多PMBOK并没有涉及的,但在项目管理中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识点,比如六种激励理论、墨菲定律、学生综合征,更不要说对书本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做了特别的澄清。所以,几天培训课听下来,会发现PMBOK的确就是一个知识体系,其中涉及很多的领域,而如果我们需要在其中任何一个领域发展,都需要持续的再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PMP认证好像开拓了我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视野。
由于我白天上班,晚上需要辅导女儿功课,备考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我利用每天开车上下班各一个小时来听新睿提供的培训视频。因为老师5天的课程信息量太大,加之上课的时候对PMBOK了解不深,通过再一次的聆听老师深入浅出生动幽默的阐述,经常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提到项目管理中,“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往往喜欢急急地开始,怕来不及完成。殊不知,一个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项目,一定有一个非常充分的计划。即使有些问题一开始不清楚,也会“渐进明细”。
结合我个人的体验,我总结我很多人生失败之处就是没有提前规划造成的。明白这一点后,从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到人生中的大事,都开始学会提前规划,提前准备,做好充分的“风险管理”,“时间预算”,过去经常会发生的闹心事儿真的少了不少。所以,人生就是一个大项目,它由无数的小项目组成,包括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嫁一个中意的老公,培养好子女,何尝不是一个个的项目?又何尝不需要项目管理的技巧呢?项目管理其实就是涉及到了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要启动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先规划。要想想需要花多少资源,多少时间,多少钱,做的过程中要想想涉及那些流程,怎么才能保证把事情做好,做完还要好好总结,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好的经验也要保留下来。
最后再讲讲考试的问题。其实想想和三点估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培训和考试花费不菲,多多少少会担心考不过,心理压力有点大。但还是要尽量放轻松,如果按照老师的指导做完习题和模拟题,书看过两三遍,个人感觉问题不大。我在做习题时,前几个单元正确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听了培训又通过学习视频后正确率在80%~85%。模拟题第一次做正确率大概140/200,当然通过反复做题,正确率可以达到大概180/200,所以基本上最好成绩是90%,最差是60%,最可能是80%,通过这样的估算,基本上能了解到考试得分的情况。
结束之前,还想说的是,我感受:这两个月PMP备考的经历,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备考经历,除了考试拿到证书这个最直接的目的,也为我打开了项目管理这扇门,从这扇门里望进去,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体会这其中的绚烂!
* 以上内容来自新睿智业学员(1612期顾JJ同学)的内部投稿,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