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PT同学学习档案:
【职业】网易考拉体验&策略运营
【到课情况】基础班线下上课1次(线上视频全勤)+冲刺班全勤
【模考成绩】模一120分、模二132分、模三(做了几十道)、模四(没做)、模五(没做)
【PMP考试成绩】5A
*模考可多次练习,以上分数为最新一次得分。
一句话概括我的备考经验和心得:动机+方法+策略=一次就好!
一、找到必过的理由,备考从此有劲头!
报考PMP的同学都有学习动机,区别在于是否清晰且强烈。高手都是动机控,就如黄老师,一句云淡风轻的话就激发了我,当时就想送他一个马化藤外加双击666!一切源自于某节课他打趣地问:领导让你来考PMP,请问你怎么办?一句话,瞬间点醒了当时对PMP还懵懵懂懂、恍恍惚惚、压根没进入备考状态的我,内心OS:纳尼,在说我吗?我可不要挂……
后来,我签到时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外部门同事),还有一个人来自我前东家,于是默默告诉自己:无论多忙,都要尽力!而且我清楚记得去年年底述职,我给自己定的能力发展项就是项目管理,当那么多评委的面,牛都吹出去了,此时不圆更待何时?!黄老师经常说:凡事一次搞定是最经济的。我们做体验设计的也是一样。于是我下决心好好利用这难得的机会,达成年初flag,同时也不负领导期望!其实本来我同时还在学其它网课,想清楚优先级后精力果断聚焦到PMP。有趣的是,准备上第2次线下课时(第1次团建没去),又被通知选房!于是再一次很痛惜地翘课了。好在节假日一直补看视频,这才跟上节奏。虽然那段时间有点累,但对我3年后的工作和生活来讲,他们很重要!
二、前人经验是个宝,掌握方法不苦恼~
之前看过老师分享到群里的内容,确实觉得挺有帮助,现在结合实战经验总结下,希望能对你有用。
第一,在学习安排上,不用自己费心计划,按老师给的建议执行就好。
简单说就是按时上课、课后及时完成章节练习、错题要对照PMBOK追根溯源搞清原理、考前按时完成模考题。要叮嘱的是:老师给的计划是大框,可以结合自己时间调整,对可预见的时间冲突,采取宜早不宜晚的方式。无法参加线下课,一定要通过视频或者和另一个班提前学习的方式解决,否则掉队太远,很容易影响考前心态。你一定留意到了,我很强调“心”。我觉着备考有3个心要带,1是必胜的决心,2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3是临场发挥的细心。真的特别感谢带班老师过程中的监督和提醒,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忘还有一个自我提升的课题待点亮。最后温馨提醒下,你可能发现群里有些同学进度好快,不用在意,关注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节奏!
第二,关于做题这块,说下模考时间、方法策略以及对模考的认知。
我模考题只做了2套,后面临近考试,又恰逢电商618,压根儿没心情做题。此处建议大家把老师定的模考时间作为最晚时间。时间有限情况下,我采取的策略是:精做2套(分析错题出处,根据数据反馈,哪里薄弱看哪里,看完再做下一套,每套都要有进步,不一味图快)+分析2套(冲刺班听老师讲,强化解题思路)+回归书本(对着划线版PDF看PMBOK)+理解框架(10大知识领域+5个过程组背下来+10大知识领域数据流向表手边随时查,只记高频考查的工具)。本来我因模考题没做完有点担心和悔恨,但看到试卷瞬间好开心:跟模考题风格完全不一样!(虽然我知道会不一样,但还是感觉出乎意料)它主要考对场景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模考题你可以看到A就选B,真题简直就是阅读理解。所以我认为模考题主要就是帮大家检验知识点掌握程度,不要以为多做模考题就一定能刷到原题,虽然有那么1、2道题看着脸熟,但你也不敢保证题干一点调整都没有不是?所以,理解、理解、再理解,把理念种到脑子里,什么场景下该怎么选择自然就会产生条件反射。
第三,看PMBOK贯穿整个过程,但看书也有技巧,每次看目的方法不一样。
我最开始课前也看书,但囫囵吞枣恍恍惚惚断断续续。如果能重来一次,我觉得这么安排可能会好点:首先抱着娱乐的心态看在线视频,就当在看《黄老师讲相声》。黄老师上课很逗,我最喜欢他解析视频片段,那句“就这么走了,连个手都不握/连个嘴都不亲”笑死我了,你应该也会觉得有趣。然后再看培训课件和备考锦囊建立框架,最后才是对着培训课件把PMBOK过一遍,第一遍重点是看完,建立全局感。第2遍上课及课后结合PMBOK查看重点和出错点。第3遍是系统化看书,建议考前一周开始(早看会忘),每天一两章,按章节重要性及掌握薄弱度排序。(重要性第一梯队:整合/风险,第二梯队:质量/范围/进度/资源,第三梯队:成本/采购,前3章感觉真题里都没直接考,而是把项目运行环境这些都隐含在题干里了。)第4遍是考前当晚,确切地说叫翻书,很快地从头翻到尾,瞟一眼重点,看到他也认识我我就放心了。我不建议在考前做太多新的题目,考前我做的最主要的就是定心:回归书本(主)+查看错题(辅)+题感保持(偶尔做十几道,感觉水平没掉就行)。上面提过,与真题风格不同,建立那么深厚的题感就没用,形成依赖后反而会让你对真题特别不适应。我这次没做完模考题算是歪打正着,真做完了期待会变高,考场反应绝对是:Are you kidding me?!除此之外,我会把老师发的书放办公室随手查阅,再买一本备考的书放家里随便画,搭建自己的框架,结合核心词的提炼,记忆起来就很快。
三、锦囊妙计:应战有技巧,临场发挥好
最重要的应战策略是上面分享的,但依然有一些可以助你发挥得更好的Tips,按照你的习惯进行裁剪并执行,完成一个就给自己一次积极的暗示,高效精密地执行完你的规划,那种感觉就一个字,爽!
应试多拿几分指南
1、熟悉考场。我冲刺课就是在考点,所以当天去考试就很有亲切感,找地方也不会花太多时间。
2、考前前一天晚上预想考试场景,设想意外情况,提前预演并做好心理建设,真遇到也不会慌张。
3、要吃早饭。我平时懒,一般不吃早饭,但考虑到考试的劳神费力,还是吃了点面包。
4、安排好交通方式,尽量早到,去晚了会影响心态和节奏,考试当天一定是心态为王。
5、早上听你最喜欢的歌手的音乐,帮你保持美丽心情。
我一上快车就问师傅有没有周杰伦的歌,师傅只有一首《简单爱》,就单曲循环了一路,本来没睡够,一听歌就醒了。我们一路聊得很嗨,差点想给他推荐考拉红卡,考虑到考试优先就作罢了。
6、早点找到教室,但不要太早进去。我问了一进去就不能看书了,干坐在那里可能会无聊和紧张。
7、前一天规划好考试时的节奏把控。这一点我对自己的执行力表示满意。
考试时间9:00-13:00,我按1个小时一个节点,每过一小时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完60道题,做完就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阶段性的鼓励,没有就暗示自己在下一个60min内得提速赶上。2小时后(11:00),即便我感觉还OK,但依然强迫自己去个洗手间,走动走动换换脑子,大概5min。按这个节奏做完差不多就12:25,剩下的35min先快速把答题卡涂完(不花脑子的事儿能快则快,但要注意别涂太重方便后面修改),最后再看不太确定的选项。这样可以避免没有涂答题卡的时间,同时只要答题卡涂完了,心情也会放松点,这个时候推敲选项我觉得改对的可能性更高。不过要听黄老师的,计算题大概率是第一次脑子比较清,计算题尽量不改。我当时有遇到很早就交卷的,我只能说他可能真的很优秀,但我不是,而且我觉得明明有那么多时间不用是浪费,所以我会战斗到最后一秒。
8、四步法助你解题快、准、狠!
(1)先看问题:明确你的目标,再带着目标来看项目背景。
(2)定位阶段:看完题要很清晰地知道当前项目处于哪个过程组的哪一步,然后再回想工具方法。
其实这个和我们做服务一样,客户上来抱怨了一大堆,你得先搞清她目前的阶段是在售前、售中、还是售后。
(3)择优录取:这是黄老师教的做排除法的思路,我总结为:“题—需—可行—先—含—空”。先考察选项是否与题干意思相符,不与题干对抗;再考虑这个场景下真的需要这么做吗?要改善的是这个问题吗?再考察这个方法/工具可行吗?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吗?再比对两个选项,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或包含关系,结合项目背景及目标做选择。都没合适的,选个内容泛泛但价值观正的。
(4)价值观正:如老师所说,把自己当成美国项目经理,加班就得给加班费,自己的事情自己来,不要轻易找老板,除非启动收尾出大事。多给成员机会,技能不足给人家培训,不要动不动开人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MP给了我一个系统化学习项目知识工具方法的机会,短时间内能帮助我快速建立知识框架,框架内的血肉还需要结合日常工作,不断模仿、具象(推荐购买《活用PMBOK指南—项目管理实战工具》搭配看,它补充了落地所需的更细致的工具。譬如风险管理登记册这玩意儿到底是怎样的,上面要记录些什么)、裁剪、感悟。再次感谢新睿智业的老师们,他们对培训班的运营也是在身体力行地教我如何做项目。细心感受,你能体会到他们缜密的规划、过程中的监督跟进,群内的辅导关怀以及项目结束后及时组织沉淀经验等等。本来我觉得PMP这一Part已经过去了,现在觉得写完分享才算真正以项目的方式完满结束了这段考试经历。我会记住这些方法和感觉,在以后每一个需要的时刻按下按钮,启动它!
以上内容来自新睿智业学员石PT(1906期同学)的内部投稿,未经新睿智业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