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学学习档案:
【职业】网易杭州研究院项目管理部项目经理
【到课情况】基础班全勤+冲刺班全勤
【模考成绩】模一106分、模二109分、模三124分、模四140分、模五137分
【PMP考试成绩】 5A
*模考可多次练习,以上分数为最新一次得分。
18年12月8日,参加了业界著名的PMP考试。在这之前,公司给报名了一直合作的培训机构:新睿智业。考完之后,我在群里很诚恳地感谢了老师们两三次。不得不说,能这么顺利的通过考试并且拿到自己没想到的5A,是老师们的努力和实力 + 自己认真听老师话复习的双保险所带来的。
其实这场考试是我参加的无数场考试中印象较深刻的一次。今天回想考试的场景就是两个印象:一是考试时间好长好累;二是当天考试的天气。那天坐在考场里面紧张地答卷,中途抬头看一眼飞速旋转的钟表表针就会瞥见外边大雪纷飞。考完走出考场,身体和心情冰冷的程度与外边的空气一样,因为自己凭感觉选的答案也不清楚到底考的如何。
在学校的PMP备考群里,同期同学们每天都在问老师们考试成绩何时公布?大家都说,为什么这一期考试成绩公布的比往年晚?老师们解释说今年参考的学生很多,所以不像往年一次性公布出来,会分拨分配的公布成绩到网站上。其实在打开官网看到成绩之前,内心都一直在紧张。1月10日早上7点多睁眼打开微信群,就看到群里第一个同学贴出自己的考试成绩是PASS,5 Above Average,就是所谓的5A。看完有了一丝底气,就迫不及待地登入网站查看自己成绩。也是5A!看了两遍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里也证明了考完试,大家都很丧气地问考试通过率的时候,冲刺班胡老师说的一句话:“往届考试反馈出来的情况都是感觉很不好,但是结果都是皆大欢喜!”当然,就算是新睿智业PMP考试培训的通过比例再高,也需要个人认真地对待这个考试。毕竟,就算是通过率99%,也有1%的人是不通过的,落实到个人的情况那就是100% FAIL了。
回忆了一下,觉得准备这次考试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的,虽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也提供给大家,权供参考吧。
* 上课前:有时间就阅读吧!
报名之后,老师就会把大家拉入了同期的考生微信群里,老师会提前把一本砖头一样厚度的书(PMBOK指南)邮寄到学生家里。我到了备考后期,比较后悔的是,当初没听老师话看完三遍书。老师曾说过,上课前看一遍,中间上课阶段看一遍,最后备考冲刺重点的内容再看一遍。尤其是胡老师曾数次推荐《划书版》,推荐大家尽量能阅读多次,尤其是上面的解释和重点,对于理解概念非常有帮助。
书本看过的人就知道,确实第一次看比较晦涩和乏味,看着就忘记了,但是第一次无所谓,看多少算多少。第二遍的时候,其实应该是听了老师的课程了,这时候再去看会感觉前后关联关系就明白了。其实整本书编地挺不错的,很多概念都是重复出现并且前后相关的。看的过程中,尽量把里面的逻辑理清楚,要理解不要硬背。第三遍,许多同学可能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可以结合做题回来再看哪里的概念逻辑不清楚,再理一次就好了。
* 上课中:认真听讲!
这是老生常谈,其实没去上课的时候,看到从早到晚的排课方式,有种回到大学的感觉,不免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太无聊了?会不会太晦涩,导致瞌睡连连?
然而,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第一堂课开始的老师,就讲地清晰明了。内容对课本进行了精心的删减提取到了精华,半天下来,一点疲倦无聊的感觉都没有,听的也是津津有味的。
下午开始到结束都是我最喜欢的黄老师的课程,风趣幽默,逻辑清晰,又带有理工男的严谨认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边听课就会边引起思考,觉得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也是真的可以应用到项目管理的工作中。
对于考生来说,听懂并且理解课堂内容是基本要求。之后就是下课后要跟着老师的进度做学校的课后习题和阅读宝典。刚开始做题,打击是必然的,正确率基本上50%左右就很好了。其实要以佛系的态度来看待,不要过于强求分数,更要追求的理解概念,为什么是选这个答案。不懂的就自己看书为主,尽量自己思考,实在不理解,再去问老师。这样在老师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回答出理由的时候,你会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理解的!
* 冲刺中:反复做题,不断纠错并理解!
时间过得很快,尤其是要考试前的时间像加速了一样快。
考试复习中,基本上是依托学校精编的两本书(《课件PPT》和《备考锦囊》),五套在线模考题,以及冲刺班的两份试卷。PMP重点缩略来说就是:项目管理5大过程组与10大知识领域。课堂上,老师都是按章节介绍的,当时学习的时候知识都是分散开的。到后期,经过看书和做题,就发现知识点就融会贯通了,原来确实是一个完善的体系!
我的备考冲刺阶段,也就是下班后的课余时间,大约是三周左右时间。冲刺前,章节的题目随堂上完课大约做了七七八八,正确率大约60%左右。学校班主任在倒数第三周催我开始做模考题了,当时我还没敢做,因为心理还是没底的。没底的原因很简单,书本看完了,感觉又忘记了很多。不过,做完了第一套模考题,发现正确率50%,然后对照错误题目的讲解感觉提高了一点点。这时候,大家还要继续坚持,不要太在意分数,就记住一个原则就是,每天做过的题目,为什么错了为什么对了,要理解其中的原因。
然后伴随做模考题目,开始针对不熟悉的知识点重新翻书并且翻看老师的划书版的PDF文件。PDF文件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搜索关键字,可以直接看到想看的内容。知识点重新梳理之后,再去重复模考的错误题目,这时候就感觉更加明白为什么是这样选了。
微信群的同学们,在这个冲刺阶段会不断地和老师提问,我会扫一眼同学的题目和老师们给的解释再理解一次。这个阶段,可能会被其他人的复习情况影响到自己的信心,其实没有必要,要坚信自己只要按自己的学习计划走,最终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的。我自己基本上倒数第三周开始做模考题,到倒数第二周结束完成了五套在线题目。做到第四五套的时候,就发现很多重复题目,正确率从50%提高到了60%,又升高到了70%。
冲刺班老师讲卷子其实是冲刺过程对成绩提升帮助最大的,要求做到每道题都搞明白为什么。下课之后我又复习了一遍卷子,盖住答案重做了一遍,发现确实是理解了概念可以比较快速地选择出正确选项了。
* 考前一周:错题回顾!
临考前,进入考前复习白热化,基本上都在温故。
这时候,发现正确率很难提高了,我最后一周把上一周做过的模考题拿出来又做了一次,做题速度提高了但是正确率还是维持在70%~80%,并不能达到80%以上甚至更好的分数。但是,没关系,继续刷错题看书来加深概念理解。自己一而再再而三都在错的知识点, 那就用笔写下来并且背下来。感觉最后一周对考试比较有效的是,把容易混淆的概念都做整理,比如公式集中到一起,各种图表也集中到一个本子上。
* 考试中:效率!
考试4小时,完成200题。
考试的时候唯一感觉就是题目阅读量太大,埋头苦做,一抬头就发现时间过去一小时了,怎么才做了30道?当时考试的时候,就是没把握好时间,开始思考时间过久,后面三小时基本上都在追赶时间的状态。考完了的感受是,就是迅速看题然后四个答案选一个第一印象觉得最对的就行了。千万不要反复困在一个题目中,因为后面还有很多题在等着你呢!
我自己是边做边在题目上勾选答案,同时会填写答题卡,因为我感觉如果时间不够,会因为紧张而出现填写错误。不过每个人情况不同,自己可以自由选择。
最后,就安心地等待成绩揭晓,5A会在那边等着你!
* 以上内容来自新睿智业学员(1812期周J同学)的内部投稿,未经新睿智业同意不得转载!